校园新闻

【学习百年党史,汲取奋进力量】爷爷是个抗美援朝老兵——曹俊

发布时间:2021-09-22   浏览次数:0

我爷爷是个抗美援朝老兵,他同朝鲜人民一道,舍生忘死、浴血奋战,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。我为我爷爷感到骄傲和自豪!

我爷爷叫曹裕珍,中共党员,1932年4月生,少时住在江西省分宜县老县城,因蓄水库(现丹江水库),举家搬迁至仙女湖区凤凰湾办事处欧山村。

图片1.jpg

图片2.jpg

我爷爷一直以来精气神都很好,就是有点耳背和高血压,而他又偏偏喜欢我们给他掏耳朵。军人的特质、气度与血性,经常让我感受到一种崇高与不凡,就像以前他去钓鱼,背着鱼竿的姿势都像在背枪,傲然挺拔。

搬上小板凳,爷爷戴上助听器,打开了话匣子。以前他很少跟我们说打仗的事,就对我说过一件事:他最多一次吃了20个馒头。现在看来,可能是打仗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,饿的!

“我其实算得上是半个孤儿。”爷爷的话让我很惊愕。我记得爷爷以前说过,我太公是分宜的秀才,原来太公在爷爷12岁时早逝了。

1951年6月,年仅19岁的爷爷和江西省分宜县的其他两个孤儿一道,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,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从军生涯。

其间,他先后在宜春、萍乡、九江等地辗转学习训练三个多月。因淮海战役部队减员严重,前方急需兵源补给。他随所在部队又前往上海,通过整编,正式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21军63师工兵营2连3排的一名战士。

1951年年底,爷爷在南昌车站上车,坐车经南京至东北吉林通化,在过江前学习朝鲜语一周。在南京,陈毅元帅进行了战前动员。

1952年1月,爷爷随部队步行从通化过江,行军一周至朝鲜新义州,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。“战火纷飞的前线,真可谓危机四伏、九死一生!”

爷爷回忆说,他的兵种是工兵,就是在高炮营的保护下,专门冲到最危险的前线抢修打仗用的路桥工事。危险处处都在,因为枪炮子弹并没有长眼睛。

爷爷说,他印象最深的有两次,差点就把命丢在朝鲜战场。

一次是1952年4月,当时条件异常艰苦,往往两三天才能吃到一点高粱小米和一些压缩饼干。一天,他和战友下午4点刚吃完饭,正准备行军去抢修工事。突然警报响起,他们的行踪不慎被敌军的侦察机发现,连续用轰炸机扔炸弹下来,躲是躲不赢的。危急时刻,爷爷凭直觉,拉着几位战友从密林的树下紧急转移。果真,没过2分钟,回头一看,一颗炸弹在身后不远处炸开,好险!

还有一次,为了给前方修战壕铺路,要通过打炮取碎石,修路过车。偶尔会出现哑炮,等人上前时,哑炮又可能突然爆炸。他说,两个同去的老乡战友就是这样不幸牺牲的。而他自己,当时也被巨大的气浪掀翻,摔出好几米远。

为国捐躯,英魂永存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,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。爷爷很自豪地说,“通过抗美援朝战争,我们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炮兵体系,军队由过去单一的步兵,发展为初步的现代化合成军。现在国家更加强大了,去年看国庆大阅兵,我们的武器装备真是了不起啊!”

1955年8月,一直在朝鲜战场的爷爷回国,1955年10月退役。他先是被安排在乡镇造纸厂当党支部书记,后到公社工作。为了家庭,为了养育小孩,他又辞职回家务农,现在一直都居住在欧山村。

有一年,我带他去井冈山游玩,他拿出证件免票进入景区,站岗的士兵向他敬礼,并派战士陪同爷爷上黄洋界,深深地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兵的尊敬!

这就是我爷爷,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!爷爷儿孙满堂,我们所有的家人都非常尊敬他!(推荐人:姚一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