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研活动

教师作品丨杨惠英:家校共育,五育并举促发展

发布时间:2021-12-23   浏览次数:0

随着特殊教育素质教育的推广,作为特教老师,我们认识到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,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,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,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,加强与学校的沟通,积极实践家校共育模式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一、德育

在学校,品德教育无处不在。例如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,特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,不仅要让学生熟记于心,而且要时刻引导他们做到身体力行。比如,答应朋友的事一定做到,商量好的事不轻易反悔,严守约定;上课守时,不迟到不早退,做合格的好学生,认真完成作业,按时交作业;互帮互助,同学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,友善相处,团结合作;尊敬师长,说错话办错事勇于认错,主动道歉;在家里,按时起床,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;关爱老人,为老人买一些可口的点心或饭菜、礼物;关心弟弟妹妹,在父母辛苦时能体谅父母的艰辛,主动打扫卫生,洗衣服,为工作回来疲惫的父母倒一杯热茶,做一桌热腾腾的饭菜等等,这些日常行为规范,都紧密地贯穿在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居家生活中,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,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,达成德育教育的目标。

二、智育

在特殊教育学校,特殊儿童智力的发展,是特教老师拼尽全力、不遗余力、重复成百上千次换来的。他们采用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,针对各级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,循序渐进地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。同时,特殊儿童的智力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父母的努力。例如,学生在校学习了“除法”,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实际生活中去练习一些“除法”小游戏,进一步提高学生对“除法”的实际应用;学生在校了解了“元宵节”的由来和习俗,家长可以在家和学生猜谜语,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。特殊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家校间的有效合作,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,有效促进了特殊儿童的智力发育。

三、体育

特殊儿童虽然在某一方面存在障碍,但是也能在某一项体育运动中掌握专长。例如,有的学生脑瘫,肢体动作不协调,连走路都显得极其困难,但是在游泳方面却有大的潜力;有的学生存在听力障碍,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,在轮滑项目中取得骄人成绩。体育锻炼既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,又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品质。因此,不仅学校老师要提供给学生专业的训练和指导,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支持和陪伴。在家中,家长可以陪伴学生散步、跑步、打羽毛球、爬山、骑行等等等。找到适合特殊儿童的锻炼方法,家校合作,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体育素质,进一步为他们在体育中追逐梦想、实现梦想助力。

四、美育

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有美术课,而且还有许多手工课。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。例如,我校自闭培智班的孩子每逢节日,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书签、邀请函或者纸花送给精心培育他们的老师,向这些敬爱的老师表示感谢!我校走廊的文化墙上展览了许多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等。在家里,家长也可以让学校自己设计卧室的风格,自己购买喜欢的小挂件,小饰品,张贴自己喜欢的偶像等。家长陪伴孩子出游,一样可以带领孩子发现美欣赏美,并引导孩子用自己所学画出心中的美景。这样家校共育,美育教育就自然而然地进行了。

五、劳动教育

劳动,既能让学生参与其中,体会劳动成果的不易,养成不随意践踏或破坏劳动成果、珍惜粮食的美好品德,又能培养学生体谅父母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辛苦,学会关爱别人,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简朴的好品德。学生在学校,积极参加值日、大扫除和清洁卫生活动。在宿舍做好个人卫生,整理好自己的床铺,摆放整齐自己的物品。珍惜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,不随地吐痰,不乱扔垃圾。在家里,引导学生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,照顾家人,关心父母,学会洗衣做饭,搞好家庭卫生。家校共育,劳动教育自然水到渠成。

美国教育家苏娜丹・戴克说:“告诉我,我会忘记,做给我看,我会记住,让我参加,我就会完全理解。”针对特殊儿童,学习和实践共同开展,家庭和学校有效合作,五育并举,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家校共育的活动内容和方式,让在家校和谐培育下的特殊儿童犹如春天的花朵,充满生机与希望。

 (作  者:杨惠英)